闽丰优3301
(闽审稻2010002 国审稻2011011)
选育单位: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
品种来源:闽丰1A × 闽恢3301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。在福建作一季中稻种植147.2天,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3.7天;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37.3天,比对照Ⅱ优838长2.7天。株高124.5厘米,穗长24.6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5万穗,每穗总粒数165.9粒,结实率76.8%,千粒重29.9克。株型紧凑,长势繁茂,熟期转色好。感稻瘟病、白叶枯病和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55.1%,长宽比2.9,垩白粒率46%,垩白度12.0%,胶稠度72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3.2%。
产量表现:200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,平均亩产608.20千克,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3.78%,达极显著水平;2008年续试,平均亩产614.23千克,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7.21%,达极显著水平;2009年参加中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35.37千克,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0.39%。2008年起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,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.4千克,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.1%,增产点比率85.7%;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.2千克,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.6%。
高产试验: 2012年在福建泰宁百亩高产示范,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833.5千克;
适宜区域:适宜在江西、湖南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北(武陵山区除外)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;福建省作中稻种植。